大家都知道大熊貓是我國的“國寶”?,F(xiàn)在我們看到的大熊貓都是以竹子為食物。但是在古代熊貓可是食肉動物哦。而且熊貓在古代也不叫熊貓。
大熊貓在古代的名字很多,主要是因?yàn)樵诠糯笮茇埖姆植挤秶痊F(xiàn)在要廣泛很多,各地對于大熊貓的稱呼不同,比如有食鐵獸、貔貅、貊、竹熊等。
大熊貓在古代的名字,在一些古籍中有提到比如:
1、在《書經(jīng)》稱貔;
2、在《毛詩》中稱白羆(pi)。三國時期的熊貓叫做白羆(pí)。因?yàn)榱`在古代代表棕色的熊,而熊貓是有黑白毛色的熊,所以古人將熊貓叫做白羆,晉朝郭璞注釋的《爾雅·釋獸》中,大熊貓是這個樣子的:“似熊、小頭、痹腳、黑白駁,能舐食銅鐵及竹骨”。
3、在《峨眉山志》中稱貔貅;
4、在《獸經(jīng)》中稱貉;
5、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稱貘。
6、食鐵獸:一種說法是因?yàn)榇笮茇埑5矫窬右捠常蚴炒毒?,甚至用?qiáng)有力的牙齒咬壞炊具,因而得名。另一種說法是大熊貓在無鹽可食時,闖進(jìn)村民家舔食鐵鍋里殘存的鹽分,村民們不了解它的習(xí)性,誤以為是在吃鐵。“南方有獸,名曰嚙鐵。”“似熊、小頭、痹腳、黑白駁能舔食銅鐵及竹骨?!薄胺靠h有貘獸,好食銅鐵而不傷人,凡民間犁鋤刀斧之類,見則涎流,食之如腐。城門上所包鐵皮,盡為所啖引。”
以上是小編關(guān)于大熊貓在古代的名字的整理內(nèi)容,大家了解了嗎?